教育数字化有哪些难点?

Connor 欧意交易所 2024-04-05 21 0

1月30日-31日,2024世界数字教育大会在上海举行。期间发布的《中国智慧教育发展报告(2023)》显示,中国在数字资源建设应用、数字素养培养、数字教育体系构建3个方面取得明显进展,指数排名从24位跃升到第9位,前进15位。

教育数字化有哪些难点?

作为一名基层教育工作者,我看到了教育数字化战略实施三年时间里取得的显著成果,也看到了教育数字化战略实施过程中的三大难点。

理念

“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形成习惯”,教育数字化战略的顺利与否,关键是老师们在思想上,理念上形成统一。

我们都知道,目前在教育教学一线岗位担任骨干的老师,年龄介乎35岁-50岁之间。这个年龄段的老师,由于学习经历不同,工作经历不同,对教育数字化的理解有着很大的差别。总体来说,随着年龄的增大,对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育技术、新的教学方式的理解和接受就逐步降低。

因此,应该多一点倾听35岁-50岁这个年龄段老师们的心声,帮助他们转变教育理念。最好能够根据这部分群体制定相应的激励措施,既缓解他们的压力,也激发他们的积极性,使得这些在教育教学一线担任骨干的老师成为推动教育数字化的主力军。

习惯

一般来说,工作3年算是入门,工作5年算是入行,工作10年就基本形成固定的习惯和个人风格。

据我的观察,80后,90后的老师普遍能够熟练使用远程教学系统和录播系统进行教育教学。70后,60后的老师基本可以使用电脑和一体机进行教育教学。从教学方式来看,以上提到的这些方式都是以老师为主导的,被动式的教学模式。

进入教育数字化时代,强调智能化、数字化和个性化,从教学方式来看,就是要以学习者为中心。从“老师为中心”向“学习者为中心”转变,对于工作10年以上,有了固定习惯和个人风格的老师来说是一种难度不小的挑战,特别是对于70后,60后的老师,难度更大。在一定程度来说,改变老师们原有的教学习惯所需要的时间,决定着教育数字化战略总体实现的时间。

展开全文

内容

数字化课程资源,是教育数字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数字化课程资源并不是简单地将平面化的教学内容动态化、数据化和平台化。

最理想的方法,应该是根据学习者的心理特征、兴趣爱好和学习体验,综合运用智能技术、数字技术和人机交互技术,将教学内容立体、直观、形象地展现和分解,让学习者与数字课程内容进行互动。也可以更进一步运用MR技术和智能技术创设情景式学习场景,让学习者身临其境,深刻理解教学内容的意境和内涵,进而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教育数字化有哪些难点?

为了消除以上提到的三个难点,主管部门推出了《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支撑个性化学习、终身化学习,扩大优质教育覆盖面。发布了《教师数字素养》,从数字化意识、数字技术知识与技能、数字化应用、数字社会责任、专业发展五个维度加强对教师数字素养进行培训。此外,还通过形式多样的奖励措施鼓励广大教师创新教育教学模式。

教育数字化有哪些难点?

教育数字化战略实施三年以来,大学和职业院校的人工智能实验室、仿真实实训室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中学阶段的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的虚拟实验室也不断推陈出新,日趋成熟。

就连小学和幼儿园也紧跟趋势,主动创新。以深圳、广州这两个城市的小学和幼儿园为例,通过整合数字技术和沉浸技术打造“人工智能科创教室”“无边界科创空间”“AR智慧教室”等新颖的学习空间和教学方式,让小朋友充分感受到科学技术带来的学习乐趣。

总而言之,理念、习惯和内容,是教育数字化战略实施过程中的三大难点。简单来说,就是人的思想和习惯问题。只要广大教育工作者能够从大局出发,认清趋势,知行合一,教育数字化一定能显著提升教育质量和效率,使全国学生、教师和整个社会都受益。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