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银行:数字运营平台

Connor 欧意网官网 2024-09-26 10 0

来源:2023年度城市金融服务优秀案例评选

获奖单位:齐鲁银行

荣获奖项:十大网络影响力优秀案例奖

一、项目背景及目标

近年来,在科技不断冲击下,金融业与科技的融合越发紧密。齐鲁银行以“安全运营、智慧运营、敏捷运营”为目标,以“大运营”方向为思路,全力打造综合性数字运营平台,让科技赋能运营,助力运营业务持续智慧发展,实现一站式运营操作管理。我行密切围绕以下三个目标实施“数字运营平台项目”。

1.风控智能化。利用大数据,借助平台打破事前事中风险壁垒,建立统一的风险管控流程;利用大数据,完善检查流程;对接账户分类分级系统,完善优化账户全生命周期管理。

2.管理精细化。实现工作任务的流程化管理与履职事项系统固化;实现管理制度系统固化,实现电子登记;建立线上业务答疑流程,实现知识库智能查询。

3.决策数字化。利用大数据对机构、人员、重要业务、渠道进行有效统计、分析,生成机构、人员、业务、渠道等视图;自动生成绩效考核数据;生成运营报告,提供决策建议。

二、项目/策略方案

数字运营平台通过对联盟数据、行内数据、平台自身数据的整合应用,利用数据资源整合优势实现了人、事、物、风险预警、数字决策等功能。系统作为用户辅助工具,真正做到让数据多跑腿,让用户极简化使用系统。

项目采用了敏捷开发方法,支持功能模块的逐步迭代投产和上线。技术架构方面,采用了前后端分离的设计模式。

业务架构图:

齐鲁银行:数字运营平台

应用架构图:

展开全文

齐鲁银行:数字运营平台

这一技术堆栈的选择旨在实现系统的高可扩展性、性能和用户友好性。

三、创新点

1.科技赋能运营,让数据开口“说话”

数字运营平台上线前,运营内控管理缺乏实时有力的抓手,主要依赖人工分析完成,费时费力。平台的上线不仅实现了数据的可视化管理,开展海量数据分析,捕捉风险信号,融合生成风险画像,让数据多说话,说实话,为内控管理提供了极大的便捷,完成了从内控靠人,到内控靠数据的巨大转变,促进运营管理质效提升。

2.一步玩转智能交接

系统中建立了6种移交场景,包括日常交接、机构内岗位调整交接、跨机构岗位调整交接、离岗交接、休假交接和机构撤并交接,将所有场景的交接都涵盖其中,系统能够根据不同的场景智能筛选要移交的事项,并对接收人的身份进行控制,实现跨机构人员的移交,支持两两对调,多人闭环或非闭环交接。

分支机构在移交过程中,除了必须交出的重要会计物品和印章外,还增加了登记簿和履职任务。同时,系统在移交时会控制验证岗位的兼容性、分管分用的兼容性和直线移交的兼容性,章证是否分离,将制度管理内化其中,内控风险得到智能控制。移交完成后,系统会同步记录岗位调整的物品交接记录和智能移交记录,为后续数字决策模块的原子指标计算提供基础数据能力。

3.实现预警闭环管理

数字运营平台实现智能报表平台预警数据闭环流程管理功能。通过数字运营平台系统“风险预警”模块实现监测业务的预警、排查、反馈、处置以及信息记录、报表统计等全流程业务管控与数据分析,达到预警信息处置标准化和规范化,同时整合行内智能报表平台与联盟预警系统数据,平台具备账户级多规则汇总预警、信息公告、泉信提醒等优点,构建起柜面风险管控流程及风险防控体系。实现风险防控的目标,筑牢运营风控防线。

4.数字预测助力运营决策

平台应用大数据技术,致力于根据历史数据以及行业经验,结合已知的机构、人员、渠道调整计划,对未来一段时间的运营情况进行预测,根据预测情况,进行运营资源调整的数字化建议。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方面:

智能排班。根据历史数据,对某一机构人员岗位人员配置提出合理建议,对某一区域节假日营业网点安排进行智能安排等。

现金库存。根据历史数据,对某一机构的现金库存进行合理预测,提出现金调拨的建议。

自助设备配置。根据自助设备应用情况,提出自助设备调整及业务分流的建议。

自助设备淸机、加钞。根据应用情况,提出淸机加钞频次以及加钞量的建议。

四、项目过程管理

本着尽快上线的原则,综合考虑“控风控、提质效、强管理”的核心目标,采取“小步快跑、分类试点、分期上线 ”的方式,从2022年8月开始,每个月上线几个模块试点。用一年半左右时间,逐渐搭建起“数字运营平台”及各个模块功能。

一期:2022年6月-2023年1月,8个月

2022年6-7月:项目启动、组织招标、差异化需求分析、细化需求、基本功能开发。

2022年8-12月:完善需求、技术开发、系统测试、业务验收测试。该阶段中,系统管理、风险预警模块提前上线。

2023年1月:一期人员及轮岗管理、物品及印章管理、履职管理、知识库等模块上线。

二期:2023年2月-9月,8个月

2023年2-3月:二期需求分析、细化需求、基本功能开发。

2023年4-8月:完善需求、技术开发、系统测试、业务验收测试(含分支机构体验)。该阶段中,智能查库模块、集中作业风险性问题模块提前上线。

2023年9月:二期数字决策画像、运营报告、检查管理、考核管理、集中作业质检等模块上线。

五、运营情况

数字运营平台项目目前共分为两期开发,逐步上线,每期试运行基础上正式投产运营,一期项目内容齐鲁银行分、支行已全部上线应用,项目运行平稳,初步实现运营管理减负增效的初心目标。

数字运营平台上线后较以往有了质的转变和提升,根据分支机构对目前上线系统的评价和反馈总结以下几点优势:

1.运营管理线上化,实现我行运营精细化管理。针对人员分工、物品保管等方面的屡查屡犯问题,将分管分用、交接监交、保管登记的内控要求,固化到系统中,用机控代替人控,有效规避因制度掌握不牢、工作疏忽等导致的合规问题。针对条线人员每日执行的履职任务,督办检查手段缺失问题,建立任务自动推送、定时提醒机制,提高日常履职督办效率,降低操作风险。

2.是风控流程一体化,强化我行柜面业务风险管控。针对智能报表风险预警信息无法跟踪落实的问题,进行数据融合、流程整合,创建集风险预警、风险排查、问题整改、整改审核、业务检查为一体的风险管理闭环,风险管控更有抓手。目前,数字运营平台投产大数据监测模型150余项,监测内容覆盖了操作风险、数据治理、防堵反诈等方面,通过结合大数据技术应用分析,如RPA机器人、智能押品系统等,在堵截可疑账户、降低操作风险、客户信息治理、账户报备等相关方面取得很好成效。

3.运营决策科学化,提高我行运营决策建议质效。在数字大屏的基础上进行升级,对一定时期内的业务数据分析的基础,不仅将经营结果通过图表进行展示,而且将具体实现经营指标值,进行同比、环比,与规划目标、其他指标的比较,生成运营报告,供运营管理人员参考,极大减少了数据来源搜集时间。

六、项目成效

项目投产上线后,实现运营“人工+智能”智慧管理,突破线下数据收集壁垒,实时监控,数据记录,联动整合分析迅速洞察问题,为管理者提供了更高效、智慧的体验,为进一步助力敏捷运营更上一层楼。同时电子化的推广,使得经济和时间成本得到双重减负,让管理者将更多的精力时间投入到决策管理中。

目前该平台已得到分支机构的广泛认可,2023年2月份上线至今,已完成94万条登记簿的电子登记,发布2660项履职任务,完成223485万条风险预警案例的处理,分支机构7310笔智能交接。同时当前公安机关对金融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工作严要求、高标准,银行为进一步做好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工作,有效保护广大群众的资金安全和合法权益,数字运营平台上线断卡行动、单位账户可疑交易等监测模型53项,限制可疑账户近5000户,做好长期担任百姓“钱袋子”守护人的角色。

七、经验总结

1.项目建设采取“小步快跑、分类试点、分期上线 ”方式

数字运营平台目前共开发有11个大模块,130个子模块,项目建设过程内容多,细项繁杂,前期项目需求需完善详尽,根据项目模块难易程度做好项目部署和规划。开发完成后为确保系统安全过渡,试运行期间采取新旧方式并行,期间收集分支行意见问题同步进行优化调整,系统稳定后实现全面转移。

2.上线后启动“捉虫”行动,持续系统优化升级

项目上线后以一线为基石,以问题为导向,聚焦运营管理及系统服务工作实践中的风险点、难点、痛点、堵点,聆听一线声音,开展项目“捉虫”活动,对项目持续优化,同时后期将继续对产品功能迭代开发,突破量变实现运营管理的质变,进一步提升我行数字決策生产力。

更多金融科技案例和金融数据智能优秀解决方案,请在数字金融创新知识服务平台-金科创新社案例库、选型库查看。

评论